使用说明:点击“全屏”可放大地图窗口;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;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;地图左上角“+”可放大“-”可缩小;“上下左右箭头”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;点击“三维图/二维图/卫星图”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、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。
北京市 区县地图 街道地图 乡镇地图(辖16市区、2县。共130个街道、36个地 区、136个镇、18个乡[其中5个民族乡]。注:地区即乡或镇,是同一块地方、两块牌子,分别负责辖区内居民和农民的管理) 东城区(辖10个街道) 西城区(辖7个街道) 崇文区(辖7个街道) 宣武区(辖8个街道) 朝阳区(辖23个街道、20个地区(19个乡、1个民族乡)) 丰台区(辖14个街道、2个地区、2个镇、3个乡) 石景山区(辖10个街道) 海淀区(辖22个街道、2个地区(乡)、5个镇) 门头沟区(辖4个街道、9个镇) 房山区(辖4个街道、1个地区、14个镇、6个乡) 通州区(辖4个街道、10个镇、1个民族乡) 顺义区(辖6个街道、19个镇) 昌平区(辖2个街道、15个镇) 大兴区(辖3个街道、4个地区、14个镇) 怀柔区(辖2个街道、3个地区、9个镇、2个民族乡) 平谷区(辖2个街道、3个地区、11个镇、2个民族乡) 延庆县(辖11个镇、4个乡) 密云县(辖2个街道、17个镇、1个地区(民族乡)) 永宁镇 - 乡镇简介 ![]() 永宁古镇历史悠久,以永宁城名作为镇名。这里聚八方之风物,集万古之重载。此镇在五帝时为缙云氏所都,夏商时属翼州统辖,周属幽州,战国时为燕地,秦汉为上谷郡夷县,唐末归儒州,辽、金、元时属缙山县;明代永乐十二年(公元1414年)复置隆庆州时建县,名永宁:“取《书》其宁惟永之意”。永宁城在明清时为县治,长达246年。
地形永宁镇位于延庆盆地东部,地势东高西低,东、南、北三面为山区及半山区,中部为平原,海拔在490.6—800米之间。新华营河(妫水河的上游)流经镇域 ![]() 西部,白河南干渠、北干渠从镇区穿过。 工程地质永宁镇东部为山区,不适于进行工程建设,中部为平原,属工程地质综合评价Ⅱ类区,适宜进行各类建设,东北、西北及南部属工程地质综合评价Ⅲ类区,需经适当工程处理后方可进行建设。 地震地质永宁镇域范围内没有地震断裂带。根据国家地震局颁发的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,永宁镇域地震基本烈度为八度。 水文地质水文地质资料显示,永宁镇为地下水富水区,单井出水量2000—3000吨/昼夜。且地下水资源丰富,水质清纯,含氟量低,适于发展饮料业。 [1] 永宁镇 - 地理位置 永宁镇位于延庆县中部,距县城17公里,距市区德胜门90公里,是延庆县第二大镇。永宁北依香营乡、刘斌堡乡,东临四海镇,西部由北至南分别与旧县镇、沈家营镇、井庄镇接壤,南与大庄科乡及怀柔县交界,辖区面积158.7平方公里,其中南北长24.18公里,东西长19.76公里。 永宁镇 - 历史沿革 永宁镇政府所在地—永宁城始建于明朝,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。民国初年划为延庆县管辖。
![]() 1949年 6月成立永宁镇,后改为区、人民公社、乡。 1990年 又改为镇。 1997年 9月根据北京市民政局颁发的《关于调整延庆县七个边远山区乡行政区划的批复》将清泉铺乡撤消并入永宁镇,合并之后仍称永宁镇。 [1] 永宁镇 - 行政区划 永宁镇辖1个社区(永宁镇社区)、36个村委会(河湾村、北沟村、清泉铺村、罗家台村、王家堡村、水口子村、偏坡峪村、二铺村、营城村、马蹄湾村、西山沟村、永新堡村、狮子营村、上磨村、吴坊营村、小庄科村、前平坊村、孔化营村、新华营村、左所屯村、北关村、西关村、小南元村、盛世营村、南关村、太平街村、利民街村、和平街村、阜民街村、王家山村、南张庄村、东灰岭村、彭家窑村、西灰岭村、头司村、四司村)。 永宁镇 - 旅游指南
![]()
乘公交:从德胜门乘919路公交车到延庆转乘去永宁镇上磨方向的公交车或小客车即可。 永宁镇 - 古城故事
尉迟恭和樊梨花的寒江城
![]()
永宁城始建于唐贞观十八年(公元645年),由大将军尉迟恭(敬德)监修,叫寒江城。当时城池南面有一条大河,俗称寒江。
明朝百余年一直修永宁明朝初年,永宁称“中所屯”,也称“终食屯”,为屯兵之所。明永乐十二年(1414年),明成祖朱棣北巡,驻跸于永宁西北15公里的团山(又称独山,永宁八景之“独山月夜”即在此)。当时,延庆百姓已于明初被迁往关内,妫川大地日渐荒凉。朱棣见这里山川秀美,沃野百里,遂下诏,复置隆庆州并分置永宁县;同时委派原礼部尚书赵羾,大批迁移山西百姓及犯罪官吏,开发建设延庆。 明宣德五年(1431年),阳武侯薛禄奉命统兵前来永宁县修城驻守。明正统四年(1439年),又在原土石城基础上加以重建。城为正方形,周长六里零十三步,高三丈五尺,间以砖石砌筑。明嘉靖二十二年(1543年),因大水致使城郭多处坍塌。嘉靖四十二年(1563年),朝廷又派参将方振、总监工杨大节予
![]()
以整修,城高增至四丈。明万历二十七年(1599年),参将张国柱再次修葺。 永宁城是一座标准的城池,东西南北各有一座门楼并设置瓮城;南北中轴线与东西中轴线交会处建一阁楼,名玉皇阁。高30多米,三层;下面两层设有木质楼梯,供人攀登。玉皇阁造型独特,飞檐斗拱,画栋雕梁,雄伟壮观。可惜的是,壮美的玉皇阁在“十年浩劫”中被彻底毁掉。
人才荟萃永宁城明正统元年(1436年),永宁即兴建县学,且明清两朝一直未断。仅凭现存史志资料记载,明清时期,永宁便有3人中进士。其中,罗通在明永乐十年任兵部尚书;刘九泽明万历五年任山西解州知州;李德淦,清乾隆六十年任安徽泾县知县。更有武举人8人:侯铭印、张名臣、郤应武、赵廷彦(以上明朝)、邢士毅、胡采、池朝宗(以上清朝)等,分别授官参将等。 至于近现代,从事教育、文学、艺术等方面的人才以及参加抵御外侮、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且著书立说、因功受奖的人物更是不胜枚举。本世纪初,永宁古城被首都规划委员会列为“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街区”。镇领导聘请有关方面专家参与制定修复工程规划方案。
![]()
2002年,工程正式开工;至2003年7月,前两期工程顺利完成。修复的局部古城让人耳目一新。城中心的玉皇阁,再次以宏伟壮观、金碧辉煌的雄姿,矗立于明清古民居之间。
明皇陵差点选在永宁
说起九龙山,可是颇有来历。其山有九道山梁,连绵起伏,中间后凹,构成“椅子圈”形;山前开阔,于山麓可南眺群峰。风水先生讲,这是出皇上的地方。 据说,明成祖朱棣在北京称帝后,想寻一块陵寝宝地,就派刘伯温四处勘查。刘伯温来到永宁,一下子看中了九龙山。当时九龙山前有个村庄叫跑马湾,村前还有条小河名叫泔水河。刘伯温想,明朝皇帝姓朱,“猪”在这里有泔水吃,再理想不过了。 朱棣视察后也欣喜万分,决定迁移附近老百姓,兴建陵寝。跑马湾的村民不愿搬家,就想出一个主意,把村名改成屠家营,还刻石、做旧,立于村边。等刘
![]()
伯温再次带人来时,发现村名变了,很是恼火。因为,“屠”就是杀呀。屠家是要杀猪的,那还了得!就把族长抓起来拷问究竟。 族长说,这个村的正名是屠家营,从元朝起就一直这么叫;那时,驻扎在永宁的蒙古人整天在这个村屠宰牛羊,所以把村子叫屠家营,后来,老辈人还立了界碑呢。至于跑马湾,只是个俗名罢了。 刘伯温看过界碑后,十分无奈,便报告朱棣,打消了其在这里建陵的念头。 后来,朱棣就把明朝皇陵建于现在的昌平县十三陵一带。1949年后,屠家营人将村名改为新华营。[3] 永宁镇 - 古镇风情
先有永宁城,后有十三陵
![]()
站在古城街道的尽头,笔直的街道可以一眼望穿。视线随着两侧规整的商铺,一直延伸到远处玉皇阁通亮的门洞中。沿着街道的几个岔口溜达一圈,就会发现在它的东南西北分别建有城门———迎晖门、宣恩门、镇宁门、威远门,而且四门都建有瓮城,外带护城河。这属于典型的北方方城的布局。无论是古城的格局还是城门的派头,都能让人感受到当年永宁古镇的大气。明清时期,这里就立为县治,明成祖朱棣曾在北巡延庆时在此设永宁县,之后开始兴建十三陵,于是就有了“先有永宁城,后有十三陵”的说法。
古镇难挡年轻一面
![]()
种明清时期商业风头正起的繁华景象。一杆巨称横在半道里,寄予着公平交易和“秤心如意”;而那段刻绘的古钱币浮雕的马路,代表的则是人们对财源旺盛的向往。
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为了方便下次访问,请牢记【33三维地图】网址www.33map.net,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。 Copyright©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(www.33map.net)-33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 |
![]() |
直辖市 |
|
---|
省 |
|
---|
自治区 |
|
---|
特别行政区 |
|
---|
|
![]() |
广告位3招租(300*60) 300元/月 年付85折 电话:13625689727 |
广告位4招租(300*60) 300元/月 年付85折 电话:13625689727 |